English

让公众感知科学享受科学

1999-02-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我有话说

想想,真是奇妙:实验室里的秘密,星空出没的天体,千变万化的气象,所谓的熵、穆斯堡尔谱学、波利亚定数,在白纸黑字之间竟被解剖得体无完肤——这,就是科普图书的魁力!

作为一家地方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在出版教材教辅类读物的同时,积极出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科普读物,把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妙在新

早在科普读物一度跌入低谷的80年代后期,湖南教育出版社就已经把科技、科普、科幻读物列为年度出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编室主任符本清提供的出版目录里,记者相继看到了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他们出版的一系列科普读物:《科学寻根》丛书、《数学·我们·数学》丛书、《面向现代化》丛书、《走向数学》丛书、《大不列颠少儿科技小百科》等等。

如果说,在科普书刊饱受冷落的时候,出版一本只会引起一阵小小反响的科普图书,靠的是勇气的话,那么,到了90年代中期,再出版一本科普图书,如果没有新意,无疑就象掉在书海里,看不见踪迹。

面对纷繁的科普图书市场,怎么办?创新,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便成了湖南教育出版社追寻的道路。1993年—1996年出版的《科学家谈物理》丛书便是他们另辟蹊径,做出彩的一个记录。

谈起这套书的编辑过程,责任编辑谭清莲女士介绍说,高品位、高质量的科普图书是思想性、科学性、通俗性及趣味性的统一,是“曲高”与“和众”的统一。我们的想法就是要出一套好书。就科学性而言,作者如果没有深厚的科学知识积累,而试图以流利的文笔、华丽的词藻、激烈的口号去代替科学是不可能的。科学普及读物的知识起点、知识含量、知识密度可以有所不同,但科学性始终是各类科普图书的生命线。因此,科普图书的主要作者应该选择那些学术造诣深厚、文笔流畅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

我们在这套丛书中能够看到许多知名科学家的名字:朱光亚作序,严济慈、谢希德、王淦昌、钱三强、周光召、冯端题词,赵凯华主编,作者则大都是各学科领域的一流科学家。这套丛书1995年获得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6年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其中的《晶态面面观》、《放眼晶态之外》于199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台湾牛顿出版公司已购买《科学家谈物理》全套丛书的版权。

成系列、大规模出版不同学科的科学普及读物,成了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特色。此后的《科学家谈生物》丛书、《走近化学》丛书都是按这个思路先后出版的。今年,两套具有文献价值的丛书《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世界科普名著精选》又成为湖南教育出版社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重头戏。

精在写

一本科普图书对青少年的启蒙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最初的印象往往因文字的精彩而长留在记忆中,以至于现在许多科学家还会津津乐道于儿时看过的薛定谔的《什么是生命》、温伯格的《最初三分钟》。在浅近的话语中,他们不知不觉走进了科学,也才有了他们日后的辉煌。

语言成了科普图书的一道坎儿。科普的语言不好“翻译”:要“和众”,必定是以浅近的语言,鲜明、生动、有趣的形式,讲清深奥的科学道理,这样,“曲高”的难题才会在这样的言语中被人接受。

为了把握科技发展的时代脉搏,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想方设法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参与科普读物的原创性活动。

承担写作任务的几十位专家挤出时间,殚精竭虑地进行科普创作,对每一个篇节都精心构思,字斟句酌。为了使科普文章通俗易懂,有的专家每写完一个章节,就先念给家中上学的孩子听,再反复修改。

分形是一种比较难懂的现代物理概念,要求有相当高的知识水平才能接受,但在《科学家谈物理》这套书中,《漫谈分形》一书摆脱学究式手法,用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分形讲得栩栩如生;而读到冼鼎昌先生写的《同步辐射》,兴许还有人会认为这是一本科学小说;黄祖洽先生写的《探索原子核的奥秘》,将读者步步引入原子世界的迷宫而流连忘返;冯端的《晶态面面观》一书,标题极富文学性、哲理性,尤以“慕尼黑事件及其余波”这一章娓娓动听,令人陶醉。

这套科普丛书除了能给人现代物理学知识之外,“凡是热心求知的任何人,都会觉得它的刺激和吸引不亚于一部兴奋的小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念祖这样评价这套丛书,而这也正是令孩子们欣喜的。

“正当大家苦于没有新颖的读物之际,由赵凯华先生主编的这一套《科学家谈物理》第一辑问世了,该用什么字眼来形容它的到来呢?春风送暖?雪中送炭?及时雨?……我想对于正在各种‘题海’、‘题湖’中苦熬的广大中学生来说,用哪个词都不过份,这套丛书的宗旨在于向读者介绍诸多有趣的物理知识,给读者以广泛的知识面和直观的物理图像,从而使读者了解和接触物理学真实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套《科学家谈物理》毫无疑问将是一个聚宝盆。”这是现就读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李翌的切身感受。

写,除了文字上的通俗易懂,还要有实质性的内容,绝不是那些你抄我摘,东施效颦之作。出版科普图书就是要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这是湖南教育出版社从建社伊始就定下的宗旨。《走近化学》丛书由清华大学前化学系主任宋心琦教授亲自担纲,专家们以渊博的学识、通俗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阐释生活现象中的科学内涵,使一些平淡无奇的科学知识生动起来,在开阔青少年眼界、启迪他们探究世界的心智、诱发他们科学思维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一套套丛书,从内容上说,包容数、理、化、天、地、生、光、机、电;从年龄上讲,涵盖了低级科普读物、中高级科普读物。

让时间来证明他们的付出。

1999年1月26日,湖南教育出版社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优秀出版单位。

湖南教育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符本清对记者说,在今年我们计划出的177种图书中,科普图书占全年计划的32%,这个比例是以往没有的。科普图书真正成了湖南教育出版社的重点投入项目。

想做科学家不容易,但我们却可以充分地理解和享受科学,这就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孜孜以求的事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